你知道吗,有时候一个品牌的“死亡”和“重生”就在转瞬之间。我最近挺关注荣耀这个品牌的,听说它曾经一度市场份额跌得只剩3%,现在居然又能回到主流视野,这过程可真是不容易啊。2020年11月,荣耀从华为体系独立,那时候真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供应链、渠道体系、研发体系这些核心能力都得重新搭建,国内市场份额从高峰期的约20%暴跌到3%,海外市场几乎归零,很多人都觉得荣耀可能挺不过来了。
独立后的荣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先活下来”。那时候团队军心不稳,很多人对未来充满担忧,甚至有的高管在沟通会上当场就哭了。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说,尽管根据独立方案,荣耀高层及团队保持稳定,但大家信心依然不足。不过团队保留了,方法论传承了,精气神鼓足了,这给了公司背水一战的勇气。他们利用替代产品如平板、手表、路由器等来补充现金流,同时憋着一股劲,希望搭建生产体系,拿出叫得响的新产品。
荣耀50系列的推出成为重要转折点。在晚于行业45天拿到芯片资料的情况下,研发团队日夜奋战,甚至大年三十、初一都坚持在岗位。最终他们提前友商30天以上开发出荣耀50系列。2021年6月25日,荣耀50开售1分钟,销售额就突破5亿元。随后Magic 3也进入市场,同样受欢迎。IDC中国数据显示,从2021年第三季度起,荣耀每个季度市场份额都维持在两位数以上,最高达19.5%,实现了V型反转。
创新是荣耀重生之路上的关键驱动力。独立后荣耀每年将超10%的收入投入研发,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1.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他们围绕消费者痛点进行创新,推出了青海湖电池、绿洲护眼屏、巨犀玻璃、鹰眼相机等一系列技术。比如“青海湖电池”通过采用硅碳负极材料,在相同体积下储存更多电能,解决了续航烦恼。荣耀的护眼屏技术甚至让行业90%的OLED屏幕都采用了其开发成果。
海外市场拓展和开放生态建设也是重要策略。荣耀销售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至2023年海外销售额年均增长两倍,海外销量占比超三成。他们根据不同市场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在欧洲推广跨硬件设备文件传送功能;在拉美推介自研的“巨犀”玻璃提升耐摔性;在南非则以时尚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荣耀还积极与高通等合作伙伴共建“AI优先”生态。
到了2025年,荣耀面临新的挑战和转型。新任CEO李健在2025年5月的国内首秀中坦言,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荣耀手机销量遇到困难。IDC数据显示,荣耀手机市场份额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7.1%(位居第一)一路下滑至第四季度的13.7%(排名第五),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跌出前五。李健说他们自1月份开始做了大量变革工作,新成立了产业孵化部、商业模式拓展部等多个一级部门。
AI转型成为荣耀新方向。李健认为手机市场已是存量红海市场,荣耀选择加入“蓝海战”,将AI视为“重构终端产业承载的未来机会”。荣耀宣布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未来五年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他们甚至展示了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确认进军机器人业务。
荣耀这段重生之路,其实挺值得琢磨的。一个品牌从低谷爬起,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创新、战略调整和团队拼搏。虽然现在面临新的挑战,市场份额又有下滑,AI转型也刚起步,但你看好荣耀的未来吗?我觉得吧,在科技行业,只要持续创新、紧跟趋势,总有机会翻盘。荣耀的这段经历,其实也给很多企业打了个样,怎么在逆境中寻找出路,怎么用产品和技术重新赢得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