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接触《冰汽时代》的玩家,面对极寒的末日环境和复杂的生存决策,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如何在暴风雪中存活下来,同时管理好民众的希望与不满,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作为一名经历过多次残酷暴风雪考验的玩家,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详尽的生存指南,希望能帮助各位新市长们站稳脚跟。
一、开局定生死:前期的核心运营技巧
游戏开局的前几天,可以说是生存的黄金窗口期,此时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中后期的发展节奏。
城市布局是温度管理的基石。核心原则是:将民房、医院和伙房等关键建筑优先建造在能量塔的内环。这样能确保居民不会冻伤,并保证重要设施在初期的寒潮中不会停摆。建筑优先顺序建议为:采集点、科技站(研究站)、伙房、民房和猎人小屋。
科技研发是推动发展的引擎。第一个科技建议选择加速资源采集,紧接着研究“节能”技术,之后迅速点出煤矿、铁矿、木材场的相关科技。灯塔也需尽早研究,探险队不仅能带回宝贵资源和幸存者,派出去的队员还不消耗食物和医疗资源,是前期拓展的利器。研究站可以建造多个以加速科技研发速度,虽然效果会递减,但建造2-4个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资源与人力调配需精打细算。以“新家”剧本为例,一个比较稳妥的开局分配是:10人采煤,30人收集木材箱,15人收集废钢材,其余人手分配到研究站。注意,不要一次性建造过多建筑,否则工人可能会被卡在建筑工地,导致饿死或病死的悲剧。厨房可以在游戏第二天的晚上再建造,但在第三天天亮前必须让其运作起来,以防民众食用生食生病。
二、科技与法典:生存的两大支柱
当城市基本运转起来后,科技树的发展和法典的颁布将决定你的社会走向。
科技树要点在精不在多。科技分为供暖、探索与工业、食物医疗住所、资源采集四大板块。面对最终的大暴风雪,供暖科技至关重要,建议尽可能点满,如果资源紧张,可以酌情放弃减耗类或蒸汽枢纽相关的科技。中后期,工程机器人是神技,它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极大缓解人力压力。
法典选择关乎社会形态。切记,法典并非技能树,不是点得越多越好。它是你在绝境中强制人民服从的“官方外挂”,每一次签署都意味着一次道德抉择。初期,“人满为患”医疗政策被认为是神技,而“根治疗法”通常比“保守治疗”效果更好。中后期,你将面临“秩序”与“信仰”两条路线的选择。“信仰”路线操作相对简单,无需投入过多人力;而“秩序”路线则能建立更严格的控制体系。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最终都可能面临游戏结尾的灵魂拷问:“这一切值得吗?”
三、迎接终极考验:暴风雪生存全指南
暴风雪是“新家”剧本的最终考验,其来临时间可变,但最晚在第14天会因剧情强制出现。准备工作的充分程度直接决定存亡。
暴风雪前的物资储备。在暴风雪来临前,必须储备足量的食物和煤炭。人口并非越多越好,后期人手过多反而会加剧食物消耗和准备难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暴风雪期间,煤矿有塌方风险,每个煤矿会剧情死亡20人。如果你已储备了足够的煤炭,可以在暴风雪周开始时果断拆除煤矿,避免无谓的牺牲。
温度与医疗应对。随着温度骤降,必须不断提升能量塔的蒸汽等级。当温度降至-100°C后,蒸汽等级需调至4级以保证房屋微凉;-110°C后则需要断续开启过载模式来维持生存。同时,务必提前建造“养护所”来收容重病患者,防止他们因医疗资源挤兑而死亡,之后再通过医疗所慢慢治疗。
满意度管控。在暴风雪逼近的压抑环境下,维持希望和压制不满至关重要。可以适时建造决斗场和酒馆来稳定情绪。如果选择了秩序路线,信仰守护者可以用于镇压暴动,广播站也能持续宣传以维持希望。
个人心得与建议
通过三周目的体验,我深刻体会到《冰汽时代》不仅仅是一款生存游戏,更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模拟。在这里,我想分享几点心得:
温度是硬指标: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零下20度,人民尚可无房屋忍耐;零下30度也能坚持;但零下40度就必须提供住房,否则病人数量会激增;零下40度露天采集则有截肢风险,必须建立采集站。
儿童是未来的投资:如果政策允许(未签署童工法),建造儿童庇护所是明智之举。只有庇护所里的儿童才会提供治疗或研究加成,并且当每个儿童都有位置时,还能额外提升希望值。
灵活调整工作制度:例如,14小时工作制可以在不满爆发时暂时关闭,待情绪稳定后再重新开启。
接受不完美:试图实现“零死亡”通关固然是崇高的目标,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极其困难。有时,为了整体的存续,不得不做出一些残酷的抉择。这或许正是游戏想让我们思考的核心。
希望这份攻略能助你在冰封的世界里,带领人类火种走向黎明。不知各位市长在游戏中,是更倾向于做一个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者,还是坚守道德底线的人道主义者呢?欢迎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