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女性朋友,都开始背着包就往荒野里跑,说是要征服自然之美。但说实话,荒野这东西,它可不是你家后院,不是光有勇气就够的,你得有点儿准备,要不然,那可真就是去冒险了而不是探险了。我见过太多人,兴冲冲地进去,然后因为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搞得狼狈不堪,甚至陷入危险。所以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才能让一场荒野行变得安全又畅快。
装备这事儿,真的不能凑合。有些人觉得,不就是走走路嘛,穿双运动鞋就行了。结果没走半天,脚上磨出泡,后面行程全废了。一双耐用合脚的徒步鞋是基础,它得跟你磨合一段时间,不能临出发了才开箱。背包也不是越大越好,得合身,装的东西要讲究个轻便和高营养,像什么蛋白质棒、肉干、干果之类的,能提供能量又不占地方。哦对了,水一定要带够,中等温度下活动,每小时大概就需要半升水,天热或强度大还得加码。水瓶最好放背包侧袋,随手就能拿到,免得每次喝水都得卸下包翻找,那太折腾了。
老手们常念叨一个“十件必需品”清单,我觉得新手尤其该记下来。这里面包括导航(地图、指南针、GPS)、头灯(别忘了备用电池)、防晒的玩意(太阳镜、防晒衣、防晒霜)、急救包、刀、生火工具、紧急庇护所(比如防水布或应急毯)、额外的食物和水,以及额外的衣服。你可能觉得啰嗦,但万一出点状况,比如受伤耽搁了,或者天气突变,多出来的一天食物和一件厚衣服可能就是救命的。地图和指南针是必须的,别光指望手机,山里没信号或者电池没电是常有事。
说到迷路,这是荒野里最常让人抓瞎的情况之一。万一真找不着北了,第一要紧的是别慌,别乱跑。可以先试着回忆一下最后确认方位的地方走了多远。有个法子是在身边的树上刮掉一块树皮做标记,多刮掉些,让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样慢慢找,总能摸回去。要是能发现小溪、河流,顺着往下走,通常能走出林子。现在好些头灯有信号功能,带个哨子也挺好,声音传得远,可以吸引注意。在空旷地方用石头树枝摆出大大的SOS,也是求救的有效办法。
搭建庇护所这事儿,往往被新手忽略。你以为就是搭个帐篷睡觉?在紧急情况下,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才是保命的关键。选地方有讲究,得避开那种有枯树枝的“寡妇制造者”树下,也别在干涸的河床或者其他低洼地,万一晚上下雨发水就麻烦了。要是能找到现成的自然结构,比如倒下的大树或者大石头,能省不少劲儿。记住,躺在寒冷潮湿的地面上会快速丢失热量,最好铺上一层干树叶、草或者松树枝隔开。
对于新手来说,路线规划千万别贪多嚼不烂。一开始得选那些相对安全、容易到达的区域,行程计划做得详细点,交通、住宿、大概的景点游览时间都心里有数。出发前,一定把你的行程安排告诉家人或朋友,约定好怎么联系。天气更是要重点关注,预报说是晴天,你也得备上雨具,山里的小气候说变就变。穿衣服方面,别穿纯棉的,那玩意儿出汗或者淋湿了就不保暖了,要选羊毛或者合成纤维的,就算湿了也能保持点温度。
找水喝是门大学问。荒野里那些看着清澈的溪水,可能藏着不少病菌,必须煮开了再喝。可以带些净水药片,轻便又不容易出错,就是处理后的水可能有点氯味,但至少能喝。要是没带工具,可以试试用袜子、T恤这些当临时过滤器,先去掉大块杂质,再用木炭、沙子、石头做个简易过滤装置。另外,早晨用吸水的棉T恤收集露水,然后拧出来喝,也是个救急的法子。
最后我想说,荒野行的魅力确实很大,能看星空,能徒步,能露营,还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和环保。垃圾一定要自己带走,别去招惹野生动物,也别觉得徒步就是公园散步那样轻松。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你心里就越有底,才能真正放松下来去感受自然的美。希望这些啰嗦能帮到你,下次荒野行,能更从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