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不是也曾经在《艾尔登法环》那广阔的交界地里转得晕头转向,看着攻略都觉得对不上号?有时候我就在想,为啥有些大佬总能发现那些阴间赐福点和隐藏剧情,而我们却像个无头苍蝇?其实啊,答案可能就在你忽略的日文版资料里。你知道吗,很多中文翻译其实丢失了日文原版里的关键细节,这就导致我们按图索骥的时候老是差那么一点意思。
先说说这赐福点吧,按日文攻略的说法,有些地方你得特别讲究方法。比如湖區那种开阔地方,大白天金光闪闪的反而晃眼,不如把时间调到晚上,赐福的光会更明显。还有啊,那些地名带“[墓]”或者“[洞窟]”的,十有八九位置都很刁钻,你得有心理准备。找的时候,先判断它在垂直方向上大概在哪层,然后从你觉得的那一层的下面一层开始摸,贴着边角走,角落往往是关键。像桂奥尔龙墓那里有个瑟利亚隐藏洞窟,洞口是假的,得攻击才能显形;而废弃洞窟更绝,它在半山腰悬崖上,只能从左边悬崖踩着树根子过去。格密尔火山那边更是阴间,有面墙需要你冲刺撞开,还有的必须从魔法学院通过特定方式才能进去。
不过,光是找到路还不行,这游戏的剧情才真是让人一头雾水。这时候日文原版文本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比如说那个“死眠少女”菲雅,中文这么叫,其实日文原文是“死衾の乙女”。这个“衾”字在中文和日文里都有“被子”的意思,尤其指古代贵族用的寝具,甚至引申到覆盖尸体的单子。所以“死衾”这个词组合在一起,味道就复杂了,既暗示了与死亡共眠,又带着点高贵的意味。而中文的“死眠”和英文的“deathbed”,感觉上就偏重“睡眠”或“临终卧床”,丢失了“衾”所包含的覆盖、寝具乃至殡葬的丰富意象。理解了这一点,你再去看菲雅拥抱强者收集温暖、与死者共眠使其复生的行为,是不是就觉得更贴合了?她不仅仅是在“睡眠”,而是在进行一种带有仪式感的、与“衾”相关的行为。
说到剧情理解上的偏差,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接肢”葛瑞克。他的日文原名是“接ぎ木のゴドリック”。中文“接肢”听起来像是把别人的肢体接在自己身上,而日文的“接ぎ木”其实指的是植物的嫁接技术。这差别可就大了,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上,让它们长在一起。这就能解释为啥葛瑞克身上接的那些手臂看起来那么粗暴,像是硬插上去的,缺乏精细的缝合痕迹,尤其是二阶段那个直接插在断臂上的龙头。“嫁接”这个意象比单纯的“接肢”更强调一种生硬的结合与非自然的生长,更能体现葛瑞克行为的荒诞和疯狂。
游戏里很多大人物的名字也暗藏玄机。不知道你留意过没有,像葛瑞克(Godrick)、蕾娜菈(Rennala)、拉塔恩(Radahn)、蒙葛特(Morgott)这些半神的名字,首字母连起来是“G, R, R, M”。这不就是乔治·R·R·马丁(George R. R. Martin)名字缩写的排列吗?据说游戏里很多重要角色的名字都以G、R、M这三个字母开头。这大概是马丁老爷子参与世界观构建留下的个人印记吧。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简单的表格,这能帮我们更好理解游戏里的设定:
概念对比 | 常见误解 | 结合日文文本的解读 |
---|---|---|
死眠少女 | 与睡眠或死亡之床相关 | “死衾少女”,强调“衾”(被子/殓单)的仪式感和高贵意味 |
接肢葛瑞克 | 进行肢体移植 | “嫁接葛瑞克”,强调如植物嫁接般生硬、非自然的结合 |
古龙与飞龙 | 可能混为一谈 | 古龙(古竜)身覆岩石鳞片,使用红雷,有永恒生命;飞龙是其后裔,失去岩石鳞片和永恒生命,力量较弱 |
说到龙,游戏里龙和古龙可不是一回事。日文资料区分得很清楚,古龙(古竜)才是龙的祖先,它们身上覆盖的是尖锐的岩石鳞片,武器是红色的雷电,而且拥有永恒的生命。而我们平时在野外刷的那些飞龙,只是古龙的后裔,从诞生起就失去了岩石鳞片和永恒生命,力量也弱了很多。像“逆鳞肉块”这种道具,描述说是生长在古龙身上的,所以每周目数量极其有限,飞龙根本不掉落,这也印证了二者的区别。
那么,对于我们中文玩家来说,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日文攻略呢?我个人的心得是,遇到一些感觉中文翻译有点别扭或者意思想不明白的名词、物品描述时,不妨去查一下它的日文原词和解释。很多社区和Wiki网站都有爱好者整理的日文文本和考据。特别是一些关键道具的说明和NPC的台词,日文原版往往能提供更准确的线索。比如“风暴面纱之城”史东薇尔城,英文是“Stormveil Castle”,这里的“veil”(面纱)除了形容风暴笼罩,也可能暗示着隐藏秘密。而游戏中也确实在城堡地下隐藏着与半神葛德温之死相关的巨大秘密,这就让这个地名变得更有深意了。
总之,我觉得啃《艾尔登法环》这种信息量巨大的游戏,多参考一手日文资料,哪怕只是抱着字典查查关键词,经常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仅能帮你找到那些藏得更深的赐福点和隐藏道路,更能让你真正读懂宫崎英高和马丁老爷子想要讲述的那个复杂、深邃而又迷人的世界。下次卡关或者对剧情感到困惑的时候,试试换个语言角度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