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金融小白): 最近刷到巴菲特靠盖可保险狂赚的帖子,说20年翻了几百倍?真的假的啊!有没有懂行的大佬讲讲具体操作,顺便科普下“浮存金”是啥玩意儿?跪求干货!
一、缘起:一场火车旅行引发的50年投资
▶ 1951年的“捡漏”现场
“那天周六公司明明关门,偏让我碰上加班的副总裁戴维森!”——巴菲特后来回忆,这次偶遇让他发现盖可的核心优势:直销模式砍掉中间商,保费比同行低30%以上。回去立马写了篇《我最看好的股票》,还梭哈了65%身家买入,可惜啊……
▶ 血泪教训:卖飞百倍股
“第二年我觉得市盈率1倍的西方保险更香,全卖了盖可!”结果后来肠子悔青——戴维森执掌的20年里,盖可股价从29飙到1300,他错失百倍收益。这里插个冷知识:巴菲特年轻时居然是个“短线选手”,想不到吧?
二、逆转:破产边缘的惊天抄底
▶ 1976年的地狱模式
管理层作死降价抢市场+通胀飙升,盖可一年巨亏1.26亿,股价从61摔到$2!这时候普通散户早跑光了,但老巴看到的是:
- •
低成本基因还在(省广告费啊)
- •
急需个狠人CEO拯救世界
“杰克·伯恩上任后,直接砍掉一半高风险保单,
把电话客服响应速度从3天缩到3小时——
这波操作让次年就扭亏为盈!”
▶ 普通人能抄作业吗?
坦白说,巴菲特的操作有点“开挂”:他动用私人关系让监管延缓破产,还拉来财团注资7600万(自己掏1941万)。不过普通投资者可以学他1979年的操作:盖可恢复盈利后,他继续加仓到33%股权,这波到1995年也翻了25倍!
三、玄机:保险业的印钞机叫“浮存金”
▶ 大佬的零成本资金池
“浮存金就是先收保费后赔付,中间白嫖的钱!”比如你交5000块车险,车祸前这笔钱保险公司就能拿去投资。盖可的牛X之处在于:
指标 | 行业平均水平 | 盖可保险(1995前) |
---|---|---|
浮存金成本 | 高于国债利率 | 15年为负成本 |
资金占用周期 | 短期(1-2年) | 长期(3倍于同行) |
投资收益率 | ≈标普500 | 22.8%(辛普森管理) |
▶ 为什么负成本?
秘诀在“承保利润”:保费收得比赔款多!比如你收100万保费,只赔出去90万,剩下10万就是利润,相当于别人倒贴钱请你用他们的资金——不过话说回来,这对精算能力要求变态高,盖可50年里也就两年没做到…
四、启示录:三个散户能偷师的点
- 1.
别被“便宜货”迷惑
早期巴菲特专买烟蒂股(低价烂公司),结果纺织业务把他坑惨:“旧机器白送我都不要!与其修破船,不如买好船”。盖可案例让他彻底转型——好公司贵点也值!
- 2.
长尾效应是双刃剑
“小赚十年,一次大亏全赔光!”这就是保险业的长尾风险。应对方案?巴菲特坚持两个原则:
- •
不接概率算不清的保单(比如地震险)
- •
绝不为规模降价(1976年危机根源)
- •
- 3.
管理层决定生死
“给我个托尼(运营)+辛普森(投资),我能再造个盖可!”巴菲特收购剩余股权时,23亿天价里包含对管理团队的溢价。反观某些A股保险公司,董事长带头炒房…懂的都懂。
个人暴论
研究盖可案例十年,我发现巴菲特最狠的不是“抄底”,而是把保险公司变成提款机:浮存金当免费杠杆,承保利润覆盖资金成本,投资端再赚超额收益——这套组合拳下来,年化20%+才是水到渠成。
但咱普通人别指望复制,记住三点更实际:
① 远离“保费战”中的保险公司(参考1976盖可)
② 关注综合成本率<95%的保司(越低越可能负成本)
③ 管理层履历比财报重要(见过太多财报粉饰了)
就像老巴说的:“你雇个蠢蛋管金库,锁再牢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