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最近我在百度搜“无用之物”,跳出来好多相关词,像什么解压小物、无用之用、百无一用是书生等等。我挺好奇的,就点进去看了,发现大家讨论的很多东西,表面上好像没啥用,但其实对生活帮助还挺大的。
先说一个叫“peaceful_worker”的网友提的问题吧,他说:“天天加班,感觉脑子要炸了,网上老推那些捏捏乐啊小陀螺什么的,这玩意儿真的有用吗?还是纯智商税?” 这个问题好多人都遇到过吧。
然后有个叫“摸鱼哲学教授”的网友,回复得挺专业的。他说你别小看这些解压小物,它们能火是有科学道理的。大脑喜欢确定感和可控感,你捏一下那个蛋,它立马给你回馈,这种简单直接的动作,能让超负荷的神经放松下来。这就好比,你手里抓着个东西,心里就不那么空了。
我自己也是,办公桌上放了个软毡桌垫,手腕子舒服多了,没事摸摸质感挺好。我们公司一同事,更夸张,他搞了个迷你桌面喷泉,流水声小声嗡嗡的,他说能帮他集中注意力,反正我是觉得挺神奇的。
还有个网友“豆豆麻麻”分享经验,说她是宝妈,碎片时间全靠一个指压球在掌心滚来滚去,“带娃的焦虑就这么被揉开了”,你看,这变成了一种情感上的依靠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网友“理性消费王”就吐槽:“买过一堆,最后全在抽屉里吃灰。真正有用的还是管理时间和好好睡觉”。这话也没错,这些小玩意毕竟只是辅助,不能本末倒置了。
但是呢,像“晨型人小张”就有不同用法,他分享说:“我把解压小物和微仪式绑定了——比如午后必须离开工位走一圈,回来用握力器捏20下,再配黑巧吃。这样组合拳打下来,下午效率真的高很多”。所以你看,用对方法很重要。
你发现没,这些讨论其实都指向一个老道理,就是庄子说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有些东西,你别看它好像没用,换个角度,或者放对地方,价值就出来了。就像那个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说的,他们卖的那些潮流玩具,你说有啥实用功能?但没有它们,很多年轻人的快乐和情感寄托就没地方放了。
最后啊,综合看了这么多网友分享,我觉得对待解压小物这类“无用之物”,关键还是:你得自己试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别盲目跟风,但也别一棒子打死。它们不是万能药,但确实能在一个小角落里,给你提供一点情绪上的支撑。如果你也在找办法缓解日常压力,或许可以从一个小物件开始,结合自己的节奏,慢慢摸索出对自己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