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提问:关羽的武圣之路
最近看三国看得上头,有个事我一直没想太明白。你说历史上名将那么多,为啥偏偏是关羽成了“武圣”,跟孔子并排站呢?我平常看那些资料吧,感觉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能说清。
网友“浪迹天涯”回复:兄弟你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我给你捋一捋啊,我觉得首先得从关羽本人说起。你看关羽这个人,确实有他厉害的地方。正史里记载他万军之中斩颜良,这个可不是小说编的。而且他那种忠义精神,对刘备死心塌地,就算曹操给他那么多好处,他还是跑回去找那个当时还挺落魄的刘备。这种忠义劲儿,哪个统治者不喜欢啊?我目前看过的材料里,这个是最基础的原因。
不过光有这个肯定不够,你知道吗?后面那些朝代的皇帝们可没少使劲。宋朝那时候老被外族欺负,就特别需要关羽这种“忠君报国”的典型,所以宋徽宗就给他封王了。到了清朝就更明显了,因为岳飞是抗金的,金又是满清的祖先,所以清朝就大力捧关羽,直接把岳飞给替掉了。所以政治需要这块,真的是很关键。
网友“历史迷弟”加入讨论:我觉得文学作品的功劳也不能忽略
楼上说的对,但平常我是这样想的,要是没有《三国演义》和那些戏曲评书,关羽的形象也不可能这么深入人心。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这些故事,虽然有些是艺术加工,但老百姓就是爱听啊。通过这些故事,关羽就慢慢从一员武将变成“神将”了。详细的形成过程,一起看看吧,其实就是民间传说和官方宣传一起作用的结果。
还有宗教也掺和进来了,道教叫关羽“关圣帝君”,佛教寺庙里把他当伽蓝菩萨供着。这样一来,他的信仰范围就更大了,不光军人拜,连商人都把他当财神。所以关羽这个形象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网友“老猫”总结道:说白了是各方需要共同塑造的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最终能成圣,是各种力量合力的结果。统治者需要他提倡忠义来维护统治,老百姓需要找个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宗教需要他这样的神来扩大影响。虽然关羽本人确实有闪光点,但是他的缺点比如傲慢导致失荆州,就被选择性淡化了。
所以关羽成为武圣,不是因为他完美无缺,而是他身上的忠义勇这些特质,被后世不断放大和利用了。希望能帮到你理解这个问题。虽然我们在这里讨论得挺热闹,但关公文化现在已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这个意义还是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