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永夜降临、诡异复苏,华夏文明该如何延续?这个问题最近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那本《在诡异世界召唤华夏神明》的小说,直接把这种危机感写成了故事。我花了点时间琢磨这个作品,发现它不只是简单讲个打怪升级,里面藏着不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这本小说的背景设定真的很暗黑——永夜笼罩下,灾祸、混乱和愚昧成了主流,旧日典籍遗失,人类传承断绝。主角江辞一脚踏空来到这个充满不祥的世界,却发现华夏神明全部消失,而大夏成为唯一没有本土神明复苏之地,自然成了各方势力眼中的肥肉。这种设定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文化断层带来的危机感。
小说里最吸引我的,是那种“召唤华夏神明” 的设定。江辞手握系统,只要积分足够,就可以召唤后羿、张角、嬴政、哪吒、杨戬、孙悟空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想象一下,后羿射日的那支箭,洞穿茫茫黑夜,直取夜空中不可名状的眼球——这种场景描写确实很有画面感。而系统提示的“神话推进进度”概念也挺新颖,比如后羿射日神话的推进进度达到30%,需要传播神话、获取积分才能召唤完整的神明。
说实话,我开始有点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强调“华夏”神明,直到看到江辞与樱花国建御雷神对峙那段才明白。小说里提到,永夜之后,各国神话中的神明纷纷复苏,但大夏却没有本土神明复苏,这反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幸运”,因为其他国家的神明把人类当奴仆、祭品和血食。而樱花国神明更是“背信弃义的叛徒、走狗”,最早投靠外神。这种设定背后,似乎藏着对文化自主性的思考。
说到具体角色,江辞这个人物设计得挺复杂。他原本是昆仑学院二十七期学生,被确认为失踪数十年,却突然重现。但此江辞非彼江辞——他来自一个正常世界,三天前才穿越过来,接管了原身已经死去的空壳和残念。这种身份错位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性,也让读者更能代入到这个陌生而危险的世界中去。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江辞获取积分的方式是让更多人知晓、了解神话,使失落的传说重现。这不只是系统设定,更像是在暗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当林源直播江辞使用后羿箭矢的画面时,随着观看人数增加,江辞的积分也在不断上涨。某种程度上,这好像在说只有当我们记住自己的神话,文明才有抵御外敌的力量。
对比一下其他永夜题材作品,比如手游《永夜降临:复苏》,虽然也是永夜背景,但更侧重玩家作为“驱夜者”组建队伍、探索秘密。而《在诡异世界召唤华夏神明》则更注重文化符号的唤醒与对抗,算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我特别注意到小说中涉及的神明范围很广,从洪荒、封神到西游人物都有,甚至还可能出现希腊神话、希伯来神话等相关人物。这种跨神话体系的设定,既扩展了故事可能性,又暗示了不同文明在末日危机下的碰撞与融合。作者似乎想通过这种对比,探讨华夏文明独特的精神内核。
小说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人类的赞歌,是一曲勇气的赞歌”。在永夜背景下,这种勇气不仅体现在对抗诡异和外神上,更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上。当江辞宣布“我从蓝星来,请诡异赴死”时,那种文化自信带来的力量,确实让人心潮澎湃。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题材最容易陷入的套路就是“无敌流”爽文模式,但从小说的章节标题和内容提要来看,它似乎还探讨了更深刻的东西。比如“麦子熟了两千回”、“那岛的名字,叫当归”这样的章节名,隐约透露出对文明延续性和归属感的思考。
对我来说,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打斗场面有多精彩,而在于它试图用神话传承作为对抗文化迷失的武器。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经常讨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这部小说把它具象化为了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神明形象。当哪吒脚踩风火轮,只一枪便斩断诡异触手时,那种源自文化认同的自豪感,确实比单纯的实力碾压更让人共鸣。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这类“华夏文化对抗异世危机”的题材越来越受欢迎?可能是在当前全球文化交融与冲突并存的背景下,读者们都在寻找一种文化上的安全感吧。而《在诡异世界召唤华夏神明》这样的作品,恰好提供了一种文化层面的“精神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