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搜过“永夜降临复苏混剪”,然后看着一堆游戏录像发愁该怎么下手?我看着游戏里雪菲的冰冻特效和希尔灼烧的那股狠劲儿,就在想这红蓝交错的光效剪到一起该多带感啊。但真打开剪辑软件,又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了,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过这种体验吧。
得先搞明白永夜降临这游戏到底哪些角色技能混剪起来最炸街。比如冰系的那个雪菲,群体冰冻的控制效果特别适合做那种时间静止的转场,而火系的希尔叠加灼烧的持续伤害,用来做画面叠加或者色调变化就非常有意思。有些玩家偏爱莓毒队的那种持续掉血感觉,认为在剪辑时可以玩一些延迟满足的视觉效果,通过中毒层数的累积来制造节奏。其实混剪不是单纯堆砌酷炫镜头,得有点内在逻辑,比如用冰火太极流的那种控制加灼烧兜底的思路,先控场再爆发,剪辑节奏也跟着这个走会比较顺畅。
找素材这事儿,真的不能忽略预告片。游戏本身的宣传片里经常有很多精华镜头,特别是那些角色大招的特写,比如弗洛基和雪菲的羁绊技能释放瞬间,或者骑士长格挡反伤的那些画面,抽出来做慢动作处理会很有效果。我知道有些朋友觉得下载完整游戏录像再截取很麻烦,但预告片世界这类网站提供的资源确实是经过提炼的,能省不少时间。
音乐选对了,混剪就成功一半,但千万别全卡在节奏点上。我看到很多新手喜欢用《Believer》或者《Natural》这些燃曲,不是不行,只是用得太多了容易撞车。其实可以根据阵容特点来配乐,比如玩的是冰冻控制流,前期铺垫部分可以用点带悬疑感的音乐,等到雪菲触发冰冻的那一下再进重鼓点。如果做莓毒队那种持续伤害的剪辑,音乐可以选那种循环感强、层层递进的,不要一下子把情绪推满。
实操环节里,镜头之间的动势衔接特别重要。比如上个镜头是莱昂开护盾的动作,画面重心在左侧,那接下一个希尔灼烧爆发的镜头,最好也让火焰从左侧喷出来。这样视觉上会顺眼很多。有时候我会故意在连续快剪之后插个远景,比如游戏里那个永夜大陆的全景,让镜头喘口气,别让观众眼花。
软件方面,平民玩家用剪映其实就够用了,它的切割、变速和转场功能对游戏混剪很友好,而且能直接识别台词生成字幕,对于需要提取角色语音的片段来说帮助很大。如果你想要更专业点的效果,可以试试万兴喵影,它的素材库比较丰富,调色功能也挺强大,适合做那种霜寒系与烈阳系的色调对比。
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剪完之后发现故事线没立住。比如你本来想讲一个冰火混合队逆袭的故事,结果全是碎片化打斗,观众根本看不懂。这时候需要一些台词或字幕来串联,比如用伊丽莎白治疗时的语音“黎明终将到来”作为转场提示,或者用竞技场倒计时的数字来强化紧迫感。音效也不能忽视,刀剑碰撞声、冰冻凝结的音效这些细节加进去,视频会真实很多。
说到底,混剪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你得对游戏阵容本身有点理解。比如你知道冰火队打控制队胜率能超过60%,那在剪PVP对战时,就可以突出雪菲先手控制、希尔后续爆发的那个转折点。要是完全不懂阵容克制,剪出来的东西可能看起来热闹,但老玩家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我个人觉得,混剪最难的不是技术,是让镜头有情绪起伏。比如前期用平民过渡阵容的挣扎片段,节奏可以慢点,音乐压着点,等到成型阵容的莱昂开盾雪菲爆发那段,再突然加快剪辑速度,配合音乐高潮。这种抑扬顿挫的处理比全程卡点要高级多了。
对了,还有个小窍门,用必剪的虚拟形象功能可以解决不出镜的解说需求,特别适合做阵容攻略类的混剪,用虚拟形象搭配游戏画面,就能讲清楚冰火队和火毒队的区别在哪里。不过要注意的是,别让特效和台词过度抢戏,毕竟画面主体还是游戏本身的战斗内容。
最后我想说,真的别贪多,把一个点讲透就很好。比如专注做霜寒系控制队的剪辑,把雪菲的冰冻、斯黛拉的眩晕这些控制链剪清楚,比大杂烩什么流派都塞进去要强。有时候简单的镜头组接,只要逻辑通顺,反而比华丽转场更打动人。这游戏阵容搭配本来就变化多端,混剪也可以从中找到很多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