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时候觉得,看中文攻略玩艾尔登法环,总觉得有些任务描述云里雾里的,或者某些道具说明读了跟没读一样?我跟你讲,这真不全是咱们的理解问题。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出在中文翻译上。你知道吗,有些词从日文原版翻过来的时候,意思可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直接影响了咱们对剧情和玩法的判断。
就拿那个大名鼎鼎的BOSS“黑暗弃子艾丝缇”来说吧。咱们中文听着,感觉这玩意儿就是个被抛弃的倒霉蛋,对吧?但你去查查日文原名“暗黒の落とし子”,这里的“落とし子”虽然有“私生子、庶子”的意思,但它还有个更常用的比喻义,指的是“伴随某事物无意中产生的东西”,更接近“产物”的概念。再看看英文版叫“Naturalborn of the Void”,其他像西语、韩语版本的意思也都偏向“诞生于虚空”或“黑暗的产物”。这么一对比,你就明白了,“黑暗产物”或者“诞生于黑暗”才是更贴近原意的理解。这一个词的差别,可就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永恒之城为何毁灭、无上意志如何运作这些核心剧情的解读了。以前觉得是无上意志用流星把城砸进地底,现在看,可能更像是永恒之城自己捣鼓黑暗魔法,不小心“造”出了艾丝缇这个灾星。
还有更离谱的翻译呢。比如魔法镇瑟利亚的那个禁忌魔法“亘古黑暗”,它的效果是形成黑暗来吸引魔法和祷告。这就能和“星星诞生于无光黑暗”的描述联系起来,为我们理解星星和永恒之城的关系提供了新角度。再比如“白金之子”,日文是“しろがね”,这个词虽然字面能写做“白金”,但实际意思指的是“银”。所以它更应该叫“银之子”,这不仅和他们诞生时用的液态银色金属对得上,也暗示了其存在缺陷的原因——就像希腊神话里,完美的“黄金种族”和有缺憾的“白银种族”的对比。这些翻译上的偏差,有时候真的会让玩家错过很多宫崎英高埋下的精妙伏笔。
那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又不可能为了个游戏去学日语是吧。其实,有个比较取巧的办法,就是多对照几种语言的wiki。很多游戏wiki会同时列出中日英三语的文本,当你对中文描述感到费解时,去看看英文或日文的原文(借助网页翻译工具),经常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虽然麻烦点,但对于想深挖剧情的人来说,绝对值得。
说了这么多翻译的坑,咱们也来看看直接玩日文原版的好处。最大的优势当然是信息最原汁原味,直接面对开发者的最初表达,不用担心经过翻译团队“加工”后可能产生的歧义或信息损耗。特别是对于“魂学家”们,研究物品描述和NPC对话是最大的乐趣之一,日文原版能提供最扎实的一手资料。不过,缺点也很明显,语言门槛摆在那儿,对大部分玩家来说不现实。
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绝大多数玩家,最优策略还是以中文版为主,但对存疑的关键点,养成查证多语言wiki的习惯。特别是涉及到核心剧情、关键道具描述时,多花几分钟对比一下,往往能避免很多误解。我自己现在玩的时候,就习惯性地开着几个wiki页面,随时准备查证。虽然刚开始有点打断游戏节奏,但习惯了之后,发现对游戏世界的理解真的深刻了不少。